1950年2月13日—25日
中财委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会议决定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以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陈云在开幕会上指出:关键的问题是收支机关脱节,继续下去将天下大乱。我们的对策是实行财经统一。随后,陈云在三月一日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座谈会上,作关于统一国家财经工作的报告,指出:为了改变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收入没有保证、收支机关严重脱节的状况,必须解决节约开支、增加收入和统一收支管理三个问题。政务院于三月三日颁布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形成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经管理体制的雏形,标志着建国初期财经工作的重大转变。三月十五日,中财委下发《关于抛售物资、催收公债、回笼货币、稳定物价的指示》。此后,全国物价稳中有降,持续了十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被制止。毛泽东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斗争取得的这一重大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陈云二月十三日的讲话和《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分别收入《陈云文选》第二卷。
1990年2月13日
邓小平在上海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谈话时,谈到浦东开发说:你们搞晚了。但现在搞也快,上海条件比广东好,你们的起点可以高一点。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就在鼓动改革开放这件事。胆子要大一点,怕什么。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
2017年2月13日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人云: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959年2月14日
毛泽东在会见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马特时,谈到如何对待马列主义的问题。谈话指出:马列主义至今未变,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马克思是改造了这两种东西。他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他把辩证法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981年2月14日
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作序。邓小平在序言中说:毛泽东主席说过这样的话:“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也经历过各种深重的苦难和进行过付出巨大代价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现在,我们正在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进步的正义事业。我深深地相信,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2006年2月14日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特征。他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发展的目标,在战略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思路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这篇讲话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题,收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1938年2月15日
毛泽东复信《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提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共同纲领。复信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国共两党及全国各界关于从共同抗战到共同建国的共同纲领。有了这个纲领,来信中提出的关于用实际行动帮助国民党健全的问题,以及所担心的两党军队会成为两党互信障碍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复信借鉴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指出:今后症结不但在于要有一个纲领,而且要保证永不许任何一方撕毁这个纲领,这是一件最中心的事。这封信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1949年2月15日
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评论《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评论指出:国民党已经没有一个“全面”的“政府”,但是国民党死硬派却在反对局部和平而要求所谓“全面和平”,其目的就是取消和平,妄想再战;他们深怕局部和平的活动蔓延起来,至于不可收拾。叫喊“全面和平”最起劲的反动派,原来就是最缺乏全面立场的反动派。这些反动派是今天中国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他们梦想在“全面和平”的口号下鼓吹全面战争,即所谓“战要全面战,和要全面和”。但是,事实上他们既没有什么力量实行全面和平,也没有什么力量实行全面战争。全面的力量是在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这一方面,不在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国民党方面。这种局面,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国民党长期作孽的结果。任何郑重的人,都不能忽视今天中国政治形势中这个基本的事实。这篇评论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87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批转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的通知》指出: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参加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改革、开放政策顺利地贯彻实施,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通知》收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1940年3月16日
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复电指出:我军将来出路,实在中原,此时不争,将来更难了。故提议调三四四旅至陇海、淮河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这种行动,也即是把一个新问题摆在东边,使蒋介石、卫立煌注意力不得不转向东边,减轻其对华北的注意,华北方能确实巩固。目前华北斗争,在军事上必须立即刹住,转为守势,彼军进迫,我军后退,一枪不打,服从命令,才能造成政治上有理有利地位。如彼再三再四进迫不已,然后我军加以还击,其曲在彼,否则政治上对我甚为不利。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1943年3月16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谈到时局问题时指出:日本最近从满洲调兵入关,对华采取攻势。最近国民党电台与延安联络,这是国共关系好转的表示。总的估计:日本是扶汪打蒋的方针。国民党在日本进攻下,外援不至,要求内援。国共关系有好转可能。中国抗战有打七八年的可能。我们仍要坚持两年到两年半。整个世界形势和历史的发展对国民党不利,而对我们有利,但要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才能战胜国民党。谈到工作方针时指出:中央的工作方针,是研究与指导,要达到保存骨干、准备将来之目的。在国际问题研究上,主要是研究英、美、苏、德、意、日六大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三大项,去年对日本的研究最有成绩。在国内问题研究上,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研究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根据地,研究政治、军事、经济、文教。政治主要是政权,军事是军事建设、民兵建设,经济是公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研究历史,包括中国近百年历史的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又指出:对干部要保存他教育他。教育包括业务教育和理论、思想教育,后一种教育今年要继续努力。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干部各种教育中主要是整风教育与思想教育,在各种干部中主要是高级干部的教育。要重视报纸、电报、党务广播、口头报告等方式开展工作。报纸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中央同志要善于利用报纸,要有一半的时间用在报纸上。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本质),是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党务广播,是党内教育干部的一种方式。我们的领导要联系群众。方法是要从下层总结经验,然后再加以指导,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者说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唯一的来源、唯一的出路是群众。谈到工作任务时指出:中央机关的任务是工作、生产与教育;前方是战争、生产与教育;后方是生产与教育。这种方针要向全体同志说明。公开说克服困难,迎接光明,但在我党高级干部中要说明保存骨干,积蓄力量。为了保存骨干,必须坚决实行精简政策,反对敌人的“蚕食”政策。这就是战争的任务,这是第一个任务。第二就是干部教育与国民教育。干部教育是第一,中央对干部教育的决定要切实实行。第三就是生产的任务。用这些方法来达到保存骨干,准备将来。
1946年3月16日
由刘少奇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中央致中共代表团电指出:国民党想采用迂回办法首先推翻宪草原则,成立独裁政府,则国大改组、政府纲领、整军等决议势必成为具文,对此必须十分警惕。应即强调政协决议每一条每一句均必须实现,对修改宪草原则及其他决议的任何主张,均必须予以痛驳,并要他们遵守信义。在坚持实现政协决议、反对修改宪草原则的斗争中,不要害怕破裂。最近时期一切事实证明,蒋介石反苏反共反民主的反动方针一时不会改变。只有经过严重斗争,使其知难而退,才有作某些较有利于民主的妥协之可能。
1960年3月16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指示。指示指出: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懂这个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大做宣传,使得家喻户晓,人人动作起来。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难,事在人为,一定要争取在三年内做出大成绩,今年要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